激励:给学员一颗糖果

  

激励:给学员一颗糖果

  党政人才培训部 沈振鹏 蔺岩

  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充分发挥人的智力效应,做出最大成绩。通过激励措施赋予学员一定的期望值和紧迫感,能够使其自发地保持学习热情,增强保持培训积极性的内生动力。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手段激励学员。

  参与激励——以学员为中心

  成人具有自我指导、自我负责的能力,会对自己付出了努力的事物格外重视并赋予较高的期望,因此,成人培训中不能让学员只做培训的旁观者和接受者,而是让其做培训的主角。当学员在培训中付出了更多主观上的努力时,就会更加重视、珍惜培训。学员自组织是让学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机制。在培训班管理上,提前明确纪律规范和成果要求,强化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服务理念,把学员推到教学活动的前台,让学员自己制定学员守则、组织练习竞赛等等,在拓展训练、教学回顾、课堂主持、主题辩论、专项练习等环节为学员搭建展示的舞台,使学员充分释放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培训,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竞争激励——创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

  竞争是个人或群体的各方力求胜过对方的一种对抗性行为,处于竞争条件下,能够使人振奋精神,奋发进取。如果在团队建设、模拟训练等一些适当的环节塑造一种良性竞争的氛围,可以有效激发学员之间比学赶超的学习劲头,并促使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得以保持。以青年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为例,公文写作练习由各学习小组内部集体完成,并由专家在课堂上进行批改点评。潜在的成果比较有效促使了各组内学员对完成练习任务更加专注,投入更多努力,极大提升了学习效率与练习质量。

  成果激励——有收获才更愿意付出

  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认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求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争取成功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一种内驱力。因此,有必要将培训成果的实现过程进行量化,让学员在培训的每个阶段都能够感受到满足感和对下一阶段成果的期待。以司处级干部专题研究班为例,研究成果的形成要经历3个阶段。第一阶段,学员通过头脑风暴提出对策建议,为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素材积累;第二阶段,各组学员采取“一事一议”法对第一阶段成果分析汇总,形成研究报告初稿;第三阶段,全班学员采用“四副眼镜”法,对研究报告进行修订形成最终成果。每个阶段不断完善的研究成果让学员对下一阶段充满期待,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持。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