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全国示范县局长建言休闲农业发展

  全国农牧渔业大县轮训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班的学员们认为,休闲农业是发挥农业多重功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基本着眼点在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和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进程中,要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促进休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从事休闲农业,要处理好农民主体和社会参与的关系。山西长治、辽宁大连金州区、黑龙江宁安、江苏宜兴、云南腾冲、江西婺源等地学员反映,过去一些农业观光园区建设由资金实力雄厚的公司投资兴建,农民获得的土地流转和务工收入比较有限;还有少数工商资本名为发展休闲农业,实为“圈地”建房,侵害农民利益。为此,学员建议,要切实保障农民的主体地位,真正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别嫌农民慢,别嫌农民穷,别嫌农民烦。建立健全农民利益保障机制,按照自愿、合法、平等、共赢的原则,鼓励农民以土地和设施入股并分取红利,在产业中就业以实现劳动参与,引导工商资本重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消费市场开发和科学组织管理,使企业与农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乡土化和现代化协调发展。

  发展休闲农业,要把重点放在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增值上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学员介绍,当地农产品收割后直接交付给村里的作坊,生产出的米、面、辣椒、醋既作为原料供应村里的小食街,还作为特产销售给前来体验、采摘的游客,通过接“二”连“三”,形成了完整的运行收益体系。学员们讨论认为,袁家村的实践昭示了休闲农业的基本理念和发展方向,休闲农业的独特价值正在于立足农业、提升农业。今后,应当进一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综合利用农业资源,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本地农产品就地商品化、加工化,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引领休闲农业,全国示范县可以再有作为。学员们一致认为,《农业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非常及时,提出了分类指导的目标任务,明确要落实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经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认定的186个示范县代表着休闲农业的先进行列,应当也可以在科学规划、机制建设、协调引导等管长远的问题上,为国家层面完善政策作出积极探索、积累新的经验。学员建议:一是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框架下,编制区域性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对吸纳就业容量、带动经济发展能力进行科学评估,深入挖掘产业潜力,提升休闲农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二是切实建立农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休闲农业行业管理体系。江苏江宁、四川武胜等多地学员介绍了通过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理顺部门职责、整合项目资金、简化行政审批,联动助推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大家反映很受启发。三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履行好公益服务职能。各地应总结经验做法,分类制定休闲农业行业地方性标准,为制定全国性标准提供基础参考。建立公共服务平台,重视推介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加强特色农产品营销推广。设立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培训专项,大力开展休闲农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学员们建议,可以将上述任务要求纳入对示范县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淘汰退出机制,以示范县为抓手带动全国休闲农业发展。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