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建设

来自畜牧大县局长轮训班的声音③

  畜牧局长培训班学员一致认为,畜牧产业发展需要铺设信息高速路。

  一是防范市场风险需要信息化。学员普遍反映,各地在发展畜牧产业过程中,急需掌握全国畜产品市场价格动态,防范市场风险。但现有全国性信息平台缺少畜产品价格信息,地方也无力单独建设全国性畜产品价格信息平台。二是推广新技术需要信息化。局长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如何处理粪污、防控疫病、提高饲料利用率、开展地方特色品种改良等问题,亟须了解、掌握和引进推广最新畜牧技术。山东邹平成德前反映当地通过推广奶牛发情信息化监测技术,可提高配种成功率5个~10个百分点,平均缩短产犊周期5天~8天,全县年可增加产奶量800吨,为养殖户增收300万元。三是政府决策需要信息化。吉林乾安沈建华、吉林蛟河娄运利、山东乐陵刘春杰反映,当地政府领导进行相关决策时,常常要求畜牧部门提供当前全国畜产品生产情况、价格变化和发展趋势等信息,但县市一级畜牧部门很难及时提供准确、全面、系统的决策参考。

  为此,学员建议,一是农业部和商务部建立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全国性畜产品价格信息平台,实时发布主要畜产品价格信息,及时更新全国畜产品生产信息监测数据,便于养殖户(场)及时调整养殖规模,优化养殖结构。二是建立新技术传播网络平台,及时收录国内外新技术信息,利用网络技术加强技术推广,为各地提供权威、便捷服务。三是建立畜产品决策信息支持系统,加强成本收益分析、产业监测预警、市场态势研判等工作,保障畜牧产业健康发展。

                                               (汪明)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