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牛肉供需矛盾的两个建议

来自畜牧大县局长轮训班的声音②

  参加畜牧局长培训班的学员认为,当前肉牛生产中突出矛盾是母牛量少,育肥架子牛缺乏,建议通过“见犊补母、借腹生犊”稳定母牛,快速增加架子牛数量。

  第一,见犊补母。学员们反映,受牛肉市场价格和母牛养殖效益的影响,一些农户把能繁母牛当成育肥牛养,母牛数量呈持续减少态势。能繁母牛是肉牛生产的“牛鼻子”。学员们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能繁母牛补贴政策,但资金不是直接补到每头能繁母牛,而是采取“见犊补母”的方式对用作繁育牛犊的母牛进行补助。具体做法为:畜牧部门登记各地能繁母牛的数量,以年为时间单位,若该母牛当年产1头牛犊,即给该头母牛养殖户补助1000元。为防止农户虚报母牛产犊数量,可为每头母牛及其所产牛犊植入电子耳标,实现该母牛和牛犊生产生长信息的全程跟踪。

  学员们认为,采用该方式可以有效鼓励养殖场(户)积极发展母牛养殖,可以避免各地因能繁母牛统计数量不准而导致补贴资金不实情况发生,还能实现牛犊生长中防疫信息、买卖情况和产品质量的全程跟踪。在此基础上,还应对专业化的母牛养殖规模场,优先进行养殖基础设施建设补贴,资金从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建设项目中列支。

  第二,借腹生犊。对产奶性能下降、不再用于产乳而又有繁育能力的产乳奶牛,人工配授肉牛冻精,通过奶牛孕育产犊,增加架子牛来源。学员们认为,这一方式可增加母牛来源,也为不适宜产奶的奶牛继续产生效益提供了途径,在奶牛养殖区域均可推广。凡是采用此方式繁育牛犊的奶牛养殖场(户),也应纳入“见犊补母”的能繁母牛补贴政策范围内。

  此外,学员们还建议,借鉴奶牛繁育技术管理模式,加快肉牛性控冻精技术和多胎繁育技术研发,促使能繁母牛多产母牛犊,快速增加后备母牛数量。

                                          (刘怀 田小川)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