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污治理政策需从四方面完善

来自畜牧大县局长轮训班的声音①

  编者按:日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办了第五期全国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班,来自全国100个牛羊肉主产县的畜牧局长,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体系专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以及部系统青年干部,共计125人参加了培训。在专题讨论中,学员们就如何解决当前畜牧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建议和看法。本报从本期开始设立《来自畜牧大县局长轮训班的声音》专栏,进行专题报道。

  粪污治理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安全,对实现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参加全国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肉牛羊主产县畜牧局长培训班的学员建议,从四个方面完善粪污治理政策。

  明确细化粪污治理要求畜牧养殖场(小区)标准化建设项目中包含建设养殖粪污处理设施的内容,但学员普遍反映,由于缺乏相应明确的要求,导致项目建设资金多用于生产设施建设,用于粪污治理设施配套严重不足。学员建议进一步明确畜禽标准化建设项目中粪污治理效果要求,明确规定畜禽标准化建设项目中用于粪污治理设施建设的最低资金比例。

  统筹整合粪污治理与沼气项目建设学员普遍反映,沼气设施是畜禽粪污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由于缺乏原料等原因,导致已建成的一家一户式的沼气设施大多被废弃,难以发挥粪污治理的作用。安徽省界首市畜牧局轩国芳反映,当地新建的两个大型沼气设施,与养殖小区合作,不仅保证了沼气原料供应,还实现了粪污治理,仅一个设施就服务附近300多农户。这种将沼气建设与粪污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受到学员的广泛好评。学员建议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统筹沼气建设与粪污治理,畜牧部门从规划、立项之初就充分参与沼气建设工程。

  协商争取粪污治理项目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畜牧兽医局和振洪反映,当地畜牧部门与环保部门协商,利用环保部门资金项目开展粪污治理,迄今已经建成了三个粪污治理设施且运行效果良好。这一做法得到学员的广泛赞同。学员建议各级农业部门应当与环保部门、能源部门加强沟通协商,积极争取统筹污染治理项目,扩展资金渠道,共同处理粪污污染问题。

  补贴推广粪污治理技术学员反映,畜禽粪污处理目前多采取堆肥发酵还田方式,由于畜禽粪污数量庞大,远远超过一般耕地堆肥还田每亩每年2吨的用量,由此造成很多地区粪污多年累积,难以处理。吉林省榆树市畜牧兽医局孟宪春、安徽省阜南县畜牧兽医局蔡金辉建议,国家对使用机制农家肥的农户,按照使用量给予适度补贴,鼓励和促进农家肥使用,带动粪污处理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完善粪污治理完整链条,以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养殖畜禽粪污污染问题。

                                               (汪明)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