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全国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沿海渔业重点县渔业局长培训班的学员们对龙头企业的积极影响表示一致肯定,并提出渔业养殖、加工等生产阶段市场准入门槛低的问题。
学员们反映,渔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市场准入门槛较低,目前大多渔民仍以分散经营、单打独斗的形式经营模式发展传统模式的渔业。渔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少,规模化养殖相对小,产业链条不长,养殖品种单一,缺乏知名企业和品牌,在资金和技术方面投入不足,产学研难以有效的结合,在苗种、生产和加工各个产业环节都缺乏实力雄厚的企业,难以形成具有领导当地渔业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或者已有的龙头企业带动辐射能力不强。
根据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海洋与渔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近年来,河口区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发挥海岸线长、滩涂资源丰富、荒碱地多等优势,积极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在浅海贝类增养殖、海珍品养殖、淡水养殖三大养殖板块的基础上,发展特色养殖,推动养殖业由养殖品种单一、养殖方式粗放、养殖效益低下向多品种、低碳生态、高效益转变。目前,全区浅海贝类增护养总面积达30万亩,发展浅海贝类养殖场11家,建成了全省最大的文蛤优质贝类生产基地;建成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4处,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区2处。鼓励和引导养殖用海企业开展杂色蛤底播,牡蛎、扇贝筏式养殖试验,发展养殖面积近2万亩。以海参为主的海珍品养殖快速发展,已开发海参养殖面积15万亩,其中,建成面积12万亩,在建面积3万亩;建成海参育苗水体31万方,其中25万方已投入使用;重点建设了东营华春工厂化育苗养殖一体化园区、东营通和工厂化育苗养殖园区、东营汇泰标准化海参养殖园区、东营海星工厂化养殖园区、东营振宇标准化沙蚕养殖园区、东营河口淡水综合立体养殖园区、东营河口浅海筏式养殖园区、黄河口海洋经济产业园8个园区。该区目前已培植渔业龙头企业10余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海星集团、华春公司),市级龙头企业4家(振宇公司、通和公司、海华公司、老船家公司),年水产品加工能力6000吨,产值达8000余万元,初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现代化渔业生产经营格局。该区大力扶持当地龙头企业,并形成以当地四大企业为代表的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水产集团,其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模式,及扶持龙头企业的经验可为其他地区借鉴。
根据部分地区龙头企业成功带动当地渔业经济发展的事例,和学员们针对当地渔业产业化程度低的问题提出的建议,可总结为如下几条经验:
一、加强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打造渔业园区品牌,争取和协调特色产业园的涉渔资金,集中、持续向园区投放,引领资金向园区聚集,扩大渔业园区规模,形成园区建设强大合力,突出产业集聚的优势。
二、引导渔业企业强化品牌意识。大力发展当地特色水产品生产,发展拳头产品,加强品牌资源整合,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影响力。
三、制定相关政策,完善渔业养殖、加工等市场准入机制。政策应制定相关渔业准入机制,如给具有一定资格的渔户颁发渔业许可证等,提高渔业经营准入门槛,从政策上促使渔业的规模化经营。
四、鼓励支持渔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如构建养鱼、养蟹合作社,加快发展规范化的渔民合作社,构建现代渔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提高渔民抵御风险能力。
五、加大当地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龙头企业少,规模化养殖相对小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发挥省级市级企业模范带头作用,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渔业龙头企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集群。
六、要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加强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生产中的推动力度,实现科研成果的大规模普及。
(徐忠 李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