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全国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农产品加工重点县主管部门负责人培训班的学员反映,建设农产品品牌是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之举,只有拿到品牌这个通行证,才能迈过市场准入的高门槛,才能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有些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初见成效,品牌效应开始显现。如北京顺义区顺鑫农业、双大肉食,河北高碑店豆腐丝,新疆库尔勒香梨等,都是地区乃至全国知名品牌,被消费者普遍认可,有效带动了当地产业和经济发展。
许多学员反映,各地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上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品牌意识淡薄。有些县优质农产品不少,但企业没有认识到品牌对于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价值的巨大作用,以至于诸多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名份”,无名就无位,市场占有率较低。二是精品品牌少,技术含量低。有些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主要是初级农产品和粗加工农产品,科技含量高的名优特品种少,特别是缺乏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品牌。三是企业在品牌建设中负担较重。企业在申请有机、绿色、无公害等产品认证过程中,需要交纳认证费、标签费等费用,有的认证费高达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给企业造成很大负担。
学员认为,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还是要加大扶持力度:一是建立农产品品牌建设奖励制度。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根据农产品品牌认定的级别,分别给予不同水平的奖励。二是建立农产品品牌建设补贴制度。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对经过品牌认定的企业及时给予不同水平的认证费补贴。或者将补贴给予经政府认定、具有资质的认证机构,机构实行认证费减免或优惠。在认证标签发放上,由政府补贴,给予企业一定年限或一定数量免费使用的优惠待遇。三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引进、推广。支持研发机构进行农产品加工的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研发或引进的新技术,通过举办各类推广活动及时转化,促进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品牌。三是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各级政府出资举办不同级别的农产品展销会,为企业宣传产品、扩大销售搭建平台。积极组织和支持企业参加其他机构举办的各类农产品展示会,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大农产品品牌在各级新闻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引导社会消费。
(甄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