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实施后,各地按照规划要求,集中连片,改造升级、新建了一批蔬菜园区基地,第三期农牧渔业大县(蔬菜)局长对园区建设和实施效果进行了研讨。
吉林梨树县张忠宏局长提出为,“在设施蔬菜园区建设中真正把农民作为主体,而不是产业工人对待,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蔬菜园区才能建得成,稳得住”。据张忠宏介绍,房前屋后建温室,村前村后建大棚,这是梨树县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实施的蔬菜园区建设。建园初期,梨树县也遇到选址和谁来经营问题,政府更注重发挥交通和产业带优势,积极推动。农民进园建棚积极性不高,其原因是农民对之前存在的烂尾棚现象仍心存余悸;农民常年生活在温室大棚中,改变了生活习惯,还容易引发疾病,农民不接受。通过实地调研,梨树县改变了布局,提出建园新思路,利用农民蔬菜种植优势,发挥庭院优势,抓好村屯棚膜蔬菜产业群建设。政府规划园区,农户自主选购建材,按照村民生活习惯的结构设计温室大棚的管护房,有意愿的农户进园建棚,土地流转、进园时间由农户决定。110亩左右的蔬菜园区建设,政府仅投资50万元左右,主要用于道路、水渠和电网基础建设,县科技人员技术指导到位,农民真正成为蔬菜园区的建设者,共建园区,共享科技成果,成为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
张忠宏局长认为,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途径很多,政府直接投资也好,农民为主体自愿参与共建也好,蔬菜园区发展规划要符合国家区域布局和当地产业发展需要,建设方式上不要拘泥于形式,发挥示范带动,提高科技含量,带动农民致富才是农民最需要的。
现如今,梨树农民交口称赞棚膜蔬菜是“白色的海洋,绿色的银行,农民的希望”,蔬菜园区真正建到了农民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