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姚:农机合作社发挥服务“中心”作用
发布时间:2011-04-11
来源: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页
浙江省余姚市立足本地实际促进农机合作社做大做强,创新开展“一化四中心”建设,进一步发挥了农机合作社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余姚市农机局李兰珍局长介绍,“一化”就是开展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根据相关法规和政策,余姚市制定了规范化建设标准,从设立登记、规章制度、社员管理、内部治理、生产经营服务、财务管理和盈余分配等方面对农机合作社进行规范。比如,合作社应开展统一育秧、统一耕作、统一机插、统一植保、统一收割的“五统一”社会化服务;合作社提取“三金”后的盈余应按交易额和股金额统筹分配,按交易额和股金额分配的税后利润原则上应高于60%,按交易额分配的比例原则上应高于按股金额分配的比例,等等。按照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该市金马农机合作社创新服务方式,提供“全程化服务”、“快餐式服务”、“托管式服务”等3种“套餐”服务选择,深受农民欢迎。
余姚市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农机合作社“四个中心”的作用。一是机插育秧中心。制定《育秧中心建设标准》,从育秧能力、育秧设施设备、育秧面积、育秧制度、育秧人员等方面做出规定,要求合作社至少拥有播种流水线2条、秧盘6万只以上、碎土机和筛土机各1台、植保机械1台等设备。二是粮食烘干中心。制定《烘干中心建设标准》,从烘干设施设备、烘干能力、道路等配套设施、烘干制度等方面做出规定,要求合作社需配有4台或30吨以上烘干机及相应规格的机房、库房,并适当配置中心控制室、变配电室、地磅、机修间、消防设施。三是技术培训中心。制定《培训中心建设标准》,从场地条件、设备条件、机构人员条件、制度条件、档案管理、培训实绩等方面做出规定,要求合作社每年开展培训次数不得少于3次,每次受训人员不得少于20人。四是服务维修中心。制定《维修中心建设标准》,从维修场地、维修设施设备、维修人员、维修制度等方面做出规定,要求合作社维修设施良好,消防设施齐全,维修设备、维修配件、工量具放置整齐合理,防盗、防尘、防火、防腐蚀等安全防御措施到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据李兰珍介绍,目前余姚市40家农机合作社中已经有4家达到“一化四中心”建设标准,今后还将鼓励农机合作社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宽服务、规范建设、提升档次,发展体现农机化优势、适应生产经营需求的综合功能,引导合作社实行连片规模作业,从“五统一”服务向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及开展跨区作业等方面拓展,创建信誉好、服务优、效益高、管理规范的农机作业服务星级品牌。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