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重抓粮

    在华中农业大学举办的粮食畜牧大县农牧局长专题轮训第四期农业局长班上,共有来自四川的35位学员参加培训。大家对“5.12”地震以来,灾区农业生产恢复和农村重建工作给予高度关注。在专题研讨会上,来自重灾区什邡市的吕贤江局长成为“明星学员”,很多学员争相提问,他逐一耐心地向大家作了介绍。

    当被问及扶持灾区农业发展的政策落实情况时,吕局长非常肯定地说,什邡市严格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对种粮农民实施了综合直补,对水稻、玉米、小麦等实施良种补贴项目。同时,用于农业灾害重建的2000万资金也正在积极落实之中。他说,对种粮农户进行补贴,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农民对种粮的投入不断增加。全市上下一心,以粮油高产创建为契机,狠抓因地震损毁的农田基础设施的修复;狠抓高产集成栽培技术的推广,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推广精简栽培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全市粮食单产稳中有升,在经历了2008年大地震后,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基本恢复到灾前的单产水平,现在的小麦平均亩产达到350公斤,水稻535公斤。

    在谈到如何处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发展粮食生产的关系时,吕局长坦言,目前什邡市农村劳动力状况令人担忧,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打工,留在田间耕作的大多数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有的劳动者年龄甚至超过了七十。与此同时,三十岁以下的“农二代”一般不愿“子承父业”,从事农业生产。农村劳动力缺乏、劳动者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为此,什邡市大力推行农艺与农机相结合,加大农业机械的推广力度,努力降低种粮生产成本,初步探索出一条灾后重振农业发展,提高粮食产能,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