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粮食大县农业技术推广的有关问题,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省的部分县农业局长在轮训班上进行了研讨和交流。大家普遍认为农业技术推广在本地区的作用和效果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一、做法和成效
各地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一是从体制上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黑龙江省依安县把乡镇推广站人、财、物、事四权上收,统一划归县推广中心管理,在全县确定187名农民技术员,每年从村转移支付中解决1000元工资报酬。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培训。黑龙江省青冈县采取群众“点菜”、部门“买单”等互动形式,培训农民10万人次。三是开展集成示范。吉林省辉南县建成1个万亩玉米高产示范田,辐射带动玉米种植面积10万亩。
学员们普遍认为,农业技术推广在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了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如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大豆垄三栽培等技术到位率已达到100%。二是扩大了良种的覆盖面积。如吉林省辉南县等地良种率已达到100%。三是提高了粮食产量。黑龙江省宝清县耕地深松面积超过1/5,增产幅度达15%。吉林省榆树市近5年来推广各类农业实用技术面积累计4000万亩(次),总增产3.4亿公斤。
二、主要问题
一是机构职能未能有效发挥。黑龙江省兰西县农委主任安玉成反映,当地有的乡镇农技推广站工作人员“围着中心转,本职没空干”,没有时间顾及业务工作。
二是人员队伍素质不完全适应现代农业技术推广需求。据吉林省伊通县农业局局长孙立忠介绍,该县1400个农户才有一个科技人员,而各乡镇农技推广站能胜任技术推广工作的只有70人。黑龙江省集贤县的一个乡镇农技推广站共有17个人,但其中只有2个人能承担农技推广工作。
三是事业经费不足,技术装备有限。吉林省东辽县农业局局长霍向龙笑谈:有乡镇农技推广站站长给县农业局长打电话报告,“局长,咱们的房子要倒了!”“先支上,别砸着人!”局长说。
四是农技推广的内容和方式有待改进。“请农民参加培训得送礼”。黑龙江省集贤县农委主任杨福有和吉林省通化县农业局局长李鹏都介绍说,有时开个培训会,不给农民准备礼物或者误工费,农民就不来。辽宁省彰武县农村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温红认为,新技术推广要注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才能真正增强对农民的吸引力。
三、对策建议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保障事业经费。大多数学员认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应坚持“人、财、物、事”四权统一,上收归县,并保障事业经费和办公经费。黑龙江省桦南县农委主任宋兆君建议,可从国家对产粮大县的奖补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中。
二是强化推广队伍建设,发挥乡土人才作用。宋兆君建议,应当扩展和完善“院县共建”农业科研推广体系,把在读大学生引入基层农技推广部门。黑龙江省肇州县农委主任李方岐介绍说,该县已经向每个村派驻一名支农大学生作技术员,三年之后,大学生可以留村任职,也可以报考公务员或进入乡镇编制。学员们还建议,应创造条件,使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民技术员能参加50个农产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利于增强新技术的本土性、适用性。
(研讨主持:黎霆;报告执笔:杨春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