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依安县: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依安县位于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北缘,属齐齐哈尔下辖县,全县幅员面积36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8.38万亩,有5镇10乡148个行政村,总人口49万。2008年以来,依安县按照全省建设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的总体要求和部署,规划并启动了百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推行四区轮作的耕作模式,以土地规模经营化、农业生产标准化、生产全程机械化、抗灾保产水利化、农村经济产业化、生产组织合作化的六化目标,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粮食生产水平。2008年全县粮豆薯总产达87.8吨,比2007年增长32.2%。2009年全县粮豆薯播种面积超过300万亩,虽然经历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粮豆薯总产可达92.99万吨。被评选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一、加大宣传力度,以各项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牵动发展粮食生产

  发展粮食生产,稳定粮食面积,归根到底还是要看农民群众有没有积极性。所以我们把工作的切入点放在了狠抓宣传工作上,靠宣传工作的逐步深入,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为此,我们一是全面宣传国家和省的相关政策。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宣传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实施办法,把国家和省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印制成宣传单,发到农户手中,使国家关于粮食生产的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帮助农民正确分析农业生产形势,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发展粮食生产是实现增收和保障安全的主渠道,努力调动农民群众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大力宣传土地规模经营对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在土地资源总量固定的前提下,要靠对土地挖潜来提高单产,达到增总量、增效益的工作目标。为此,我们通过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会,帮助农民分析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和“小而全”种“花花田”带来的不利影响,造成生产投入增加,生产资料重复购置,土地产出率低,产品品质低等弊端。教育引导农民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依安县建设百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实施意见》和《依安县土地规模经营实施办法》,在农机购置补贴水利设施建设上给予倾斜鼓励应用先进的大型机械、应用先进的水利设施,应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达到良种良法相结合,农机农艺相结合,实现规模经营,发展粮食生产的工作目标。三是宣传种粮大户的典型。自从2004年国家实行“一免两补”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出台后,惠农政策力度在逐年加大,涌现出一批种粮农民发家致富的典型。2005年,中心镇自由村农民曲颜明被评为全国十大种粮标兵,国家奖励一台价格15万元的大型农机具。太东乡沿江村农民刘喜民被评为全省粮食大户,种植水稻8000亩,亩产实现600公斤,亩效益近600元,年收入近500万元。我们大力宣传这些典型,让农民群众认识到发展粮食生产,国家给支持,地方给扶持,个人效益显著。通过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使我县粮食种植面积由2004年的245万亩,增加到2009年的362万亩,粮豆薯总产由2004年的64万吨,发展到2009年的92.99万吨。

  二、加大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力度,以生产方式的改变促进粮食生产发展

  发展粮食生产,不但要在总量上实现突破,更要在农作物品质上有新提升。为实现这样的工作目标,我们重点在改变生产方式上做文章。一是推行四区轮作,发展粮食生产。为了稳定粮食生产,合理调茬,我们以农防林带网格方为基准,根据我县土壤条件,农民种植习惯,确定了玉米、大豆、甜菜、马铃薯四种作物,在同一个网格方内连片种植同一种作物,每四年轮作一次,实行土地规模经营,全县到2009年共发展四区轮作方3688个,面积178万亩,其中在四区轮作区域内每四个方就有三个方种植玉米、大豆、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仅四区轮作区域内就有2766个方种植粮食作物,面积133万亩。通过实行四区轮作的耕作模式,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促进了粮食生产。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粮食生产。近年来,我们依安县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水平。重点是围绕建设百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做好水源工程建设,尤其是在实行土地规模经营的地块,利用抗旱资金和财政匹配资金,在两年连片方地块中间,打一眼机电井,同时配备配套设施,为保证水稻生产,增加粮食产量,全力做好灌区整顿工作。我们全力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建设,对推行四区轮作,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粮食生产的乡村,优先分配农机购置补贴指标,优先组建农机合作社,在秋整地上重点做好规划和指导,对发展玉米密植通透、大豆45公分小垄双条播种的地块,秋季全部整地到位,达到待播状态。三是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粮食生产。近两年,我们把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粮食生产的核心和纽带,以新兴惠民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依托,目前全县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21个,带动土地规模经营面积178万亩,其中种植粮食作物133万亩。2009年,合作社经营的粮食作物单产比全县亩平均高80斤,亩节本增效130元左右。

  三、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以服务领域的延伸保障发展粮食生产

  我们针对县情实际,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延伸技术服务链条。重点加强村级科技力量,突出解决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农民发展粮食生产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一是完善县乡村四级科技推广网络。为解决多年来推广体系“网破、线断、人散”的问题,我们对全县科技推广体系进行改革,把乡镇推广站人、财、物、事四权上收,统一划归县推广中心管理。在全县确定187名农民技术员,每年从村转移支付中解决1000元工资报酬,在全县997个自然屯中,评选出2名科技示范户,以当地土地价格的80%承包给科技示范户7-8亩耕地,并全部采用先进模式种植粮食作物。二是建立村级科技服务站。四级科技推广体系完善后,为给科技人员及农民搭建一个科技推广的平台。我们在全县148个行政村建立科技服务站,村级科技服务站的带头人必需是种粮大户,县乡农业专家定期到站坐诊,解答农民种粮中出现的技术难题,服务建投按照“五个一”的标准进行建设,即一部电话、一台电脑、一套专家咨询系统、一套放像设备、一个培训室的要求建设。村级科技服务站的建立,使科技人员有施展才干的舞台,农民有咨询学习科技的平台,进一步延伸了服务领域,为提高农民种粮水平奠定科技基础。三是大力推广模式化栽培。我们通过试验示范,在全县土地规模经营地域重点推广玉米130公分大垄通透密植、大豆45公分小垄双条播种、马铃薯80公分大垄机械播种等先进的模式化栽培方法,通过增加亩保苗株数,使玉米亩产达到600公斤以上,大豆亩产达到150公斤以上,马铃薯亩产达2吨,有效地提高了粮食产量。

  依安县在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粮食生产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与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建设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以此次粮食畜牧大县农牧局长专题轮训为契机,进一步努力工作,为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做出贡献。(黑龙江省依安县农业委员会 王仰波)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