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武宁县:“七员合一”整合构建生态环境管护长效机制

  江西省武宁县地处湘鄂赣三省边陲要冲,境内林海苍莽、群山耸翠,生态优良。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武宁县通过整合资源、多员合一、划定区域、统一职责、网格管理的办法 ,建立农村生态管护员制度,破解长效管护问题,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一、建立管护队伍。武宁县将农村保洁员、护林员、养路员、河道巡查员、新农村建设护绿员、农村建房监督员和农村社会事务网格化管理员合并为农村生态管护员,实现“七员合一”。农村生态管护员的设立既解决了这些公益岗位职责分散,工作量不大,工资待遇偏低等弊端,又管护好了农村人居环境。武宁县按农村人口 2.5‰比例配管护员。管护员职责为卫生保洁、森林资源保护、乡村公路养护、河道巡查、新农村建设村庄及其他公共场所园林绿化养护、农村建房巡查、相关社会事务管理、其他生态环境管护工作,即“7+1”项职责。

  二、整合资金保障。武宁县根据管护员职责和工作量,结合考虑农村其他公益性岗位工资待遇,测算每位管护员工资报酬为每年 2 万元,由县财政统筹安排 1760 万元管护员工资。按照县财政统筹为主,乡镇自筹和群众缴费为辅原则,按811的比例分摊筹措资金,向群众每人每月收取 1 元管护经费。

  三、健全考核制度。管护员工资分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各占 70% 30%。县管护办坚持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考核,通报排名,兑现奖补,乡镇半月一督查,一月一评比通报,村里每周巡查两次以上。年终评选出金牌管护员。同时,武宁县还明确划定每位管护员的管护区域,乡、村两级制作管护区域分布图,上墙公布。制作管护员公示牌、立在交通要道及居住集中区,将管护员基本信息、管护职责、管护区域、监督电话及二维码予以公示,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管护员制度实行以来,村庄环境“六化”得到了保障,实现了“卫生有人保、山林有人管、公路有人养、河道有人查、村庄有人护、建房有人巡、相关社会事务有人理”的总体目标。通过管护员制度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克服了过去花钱没办成事、请人办不成好事的窘迫状态,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环境养护和监管意识不断得到加强。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涉及村庄、河流、山林、公路等各项事务,每个地方的地域情况、村庄分布、人口情况各有不同,要根据各地实际,建立健全符合当地实际的有效管护机制。                           

  (陈红兵供稿 肖瑶编辑)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