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是全国14个海岛县之一,区域总面积2862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153.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708平方公里,是个典型的陆域小区、海洋大区。洞头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始终坚持保护和开发相结合、陆上和海上整治相结合、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持之以恒优化海岛生态环境,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拓宽富民强区渠道,建设海上花园。
一、留住乡愁,做精海岛保护
2015年起,洞头实施古渔村保护开发三年行动保护修缮了一批石头屋、古祠堂、古街巷,最大限度保留原乡原貌,将贝雕、海陶、古船木、渔民画等文化传承不断发扬光大,留住“乡愁”。特别是对石头屋加强保护性利用,按照“外面五千年、里面五星级”的标准实施生态化改造,引入民宿、咖啡馆、酒吧,不断提升石头屋魅力。对无居民海岛采用岛群功能定位方式,划分为适度利用型、一般保护型和特殊保护型3种10个岛群,分类采取保护措施。对居民较少的海岛实行“小岛迁、大岛建”策略,实现“退人还岛”。对生物多样性海岛,修复南北。对生物多样性海岛,从人工干扰走向科学保护,修复南北爿山岛鸟类栖息地和生态系统,力争让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二、全域统筹,做优海上花园
全面实施花园村庄、花园公路、花园景区、花园渔港、花园公厕等十大花园工程,打造“一岛一主题、一村一韵味、一路一特色”景象,形成“一村一策”格局。培育发展新业态。海上建设海洋牧场,打造紫菜现代产业园等海上田园综合体;陆上把民宿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引擎,在花园村庄集聚村庄总部、国际作家之家、酒吧咖啡吧等新业态。在渔村小街石巷,打造美食夜市等星光经济带;在海湾沙滩,实施蓝色海湾整治,举办国际千人瑜伽盛会、全省青少年沙滩排球赛及温州国际铁人三项世界杯赛等,打造渔旅融合新业态。实施蓝色海湾整治项目,主要包括破堤通海、生态海堤、十里湿地、退渔还海四大工程,有效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构建一条滨海绿色生态走廊,将湿地农业、休闲旅游业相结合,发展湿地生态经济。
三、创新机制,做好长效管护
创新共建形式。持续开展以比“农村要美化、农民要转化、农房要亮化、农地要彩化、农耕要文化”,拼“城里人下来、农村人回来、游客住进来、老百姓腰包鼓起来”的“五四”竞赛活动,对五四竞赛的优胜村重奖村干部1.5万到2.5万元。开展花园村庄星级评比,对评上三星级以上的村集体奖励20到50万元。创新共治机制。制定出台了《洞头区花园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理办法》《洞头区“最脏村居”“最脏厕所”考评办法》,每月通过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评选出“最脏村居”、“最脏厕所”。采取媒体通报曝光、“最脏”式挂牌摘牌、约谈等方式,强化提升生态宜居程度。进一步完善“村民筹资筹劳、财政奖补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的激励办法,推行“园丁长”、“红黑榜”制,开展村庄管理党员干部群众认养认领活动,形成全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创新共享平台。开展海岛振兴特色人才遴选和培养,建立健全人才资助、奖励和补贴等支出效益监管和绩效评价制度,发挥“新型农民”的引领作用。对入选海岛振兴人才库的给予最高2万元奖励。以全域建设海峡两岸同心小镇为契机,学习台湾社区先进管理经验,打造两岸青年创业创新交流基地和“大陆台湾岛”,促进农民素质提升。
海岛人居环境整治必须兼顾陆海,既要考虑陆域污染防治,又要关注海洋生态治理,要充分结合海岛资源禀赋,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从解决具体问题入手分类施治、综合提升,实现农村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愿景。
(梁祥赞供稿 赵海楠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