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海洋牧场作为海洋产业新业态,其建设已经势在必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岚山区不断调整渔业结构,加强渔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坚持科教兴渔,依法护渔,实现了海洋渔业持续高效发展,渔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提高。与此同时,岚山区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也紧跟时代步伐,而且海洋牧场建设的某些方面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
一、基本情况
作为山东省最早建设海洋牧场的区域之一,岚山区自2005年开始,就在山东省率先实施了“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通过“增殖放流+人工鱼礁+智能网箱”为主体的海洋牧场建设,开始向大海要“良田”,建“粮仓”。截至目前,岚山区海水养殖面积已达45万亩,建成海洋牧场5个,人工鱼礁8处,投放鱼礁礁体规模达100余万空方,在日照近海海域年均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2亿多尾(粒)。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大力发展海洋装备,助力海洋牧场发展
加大资金投入,研发建造了大型全潜式智能网箱“深蓝1号”及配套装备,解决了三文鱼度夏难题,成功开启了我国深远海规模化养殖三文鱼的先河,填补了世界暖温海域规模化养殖三文鱼的空白。“深蓝2号”在“深蓝1号”的基础上进行了容量和技术升级,有效养殖容量是“深蓝1号”的3倍,采用了全智能控制系统,在无人条件下,可实现自动供电管理、水下自动增氧及定时自动投放饵料。
(二)建设全国最大冷水鱼苗种培育基地,解决海洋牧场苗种难题
建设了三文鱼苗种培育、驯化基地3处,总孵化、培育水体1.6万立方米,年生产大规格苗种潜能达300万尾。苗种生产基地均配备高标准循环水养殖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苗种培育过程的节水、节能和环保,创新高效利用水资源模式,为黄海冷水团鱼类养殖提供大规格的健康苗种。
(三)将旅游与海洋牧场发展有机融合,助力海洋牧场提质增效
1.“海上牧歌”休闲垂钓平台提升海洋牧场旅游业
开展海洋牧场筏架养殖等工作,着力打造集渔业资源增殖、环境修复、海洋生态观光旅游、休闲渔业功能于一体的海洋牧场区。建造“海上牧歌”休闲垂钓平台,平台按照海上浮岛理念设计,以“海洋文化、蓝色畅想”为主题,日接待游客800-1000人,可实现年产值6000余万元。
2.一流的配备与设施助推海洋牧场旅游业
配套建设了游艇专用泊位以及各种休闲垂钓船,开通旅游观光航线,建成赛事活动体验区、拓展训练区、海洋科普馆、放生文化长廊、鱼拓创作馆、环幕科普影院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实现传统渔业+旅游+文化+体育+科技+教育的多元化融合发展,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最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
(四)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型海洋牧场
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水产界著名科研院所确立合作关系,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发展休闲渔业,扩充海洋牧场内容,带动岚山区沿海旅游业、海上休闲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打造集海洋生态修复、海水增养殖及海上休闲渔业发展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发展模式。
(五)大型固定式平台助推海洋牧场跨越式发展
建造海洋牧场大型固定式游钓平台,集海洋牧场智能管护、休闲渔业观光旅游、海上垂钓、餐饮、住宿、科研等多功能于一体。采用洋流发电、自带污水处理设施等新技术,并在设计结构、空间利用、设备选型、内装等方面进行了多项优化,大大提高了平台空间利用率、设备稳定性和人员舒适度,最高可抵御14级强风,是一座固定在海上的“安全岛”,为游客特别是内陆游客提供如履平地的远海观光体验。
三、几点思考
1.加大海洋牧场投入,解决制约海洋牧场发展难题。海洋牧场具有公益性,特别是以生态保护为主要目标的养护型海洋牧场的回报周期长、投入大。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海洋牧场的资金投入,解决制约海洋牧场发展难题,使海洋牧场的综合效益充分、持续发挥,发挥好海洋牧场的实际效果。
2.健全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监管。建立合理的海洋牧场示范区评价办法和指标,建立健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评估机制,加强人工鱼礁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和专项检查。制定出适合海洋牧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目标和规划。
3.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海洋牧场建设的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要坚持生态优先、开发和保护并重,加强规划引导、科技支撑、投入支持和制度保障,大力推进以海洋牧场为主要形式的渔业资源生态修复和区域性渔业综合开发,健全完善现代海洋渔业产业体系,创新经营管理机制,提高海洋牧场建设的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海洋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引领示范、因地制宜,将岚山打造成为温带海域海洋牧场的升级版。以岚山区为代表的北方沿海城市地处北温带,其海洋牧场建设有如下两种好的建设途径:
一是陆基精准养殖场+滩涂生态农牧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开展工厂化和池塘集约化精准养殖技术体系和模式创新,加快推进海岸带生态农牧场建设;基于生态学原理,利用现代工程技术,陆海统筹构建盐碱地生态农场、滩涂生态农牧场和浅海生态牧场,营造健康的海岸带生态系统,形成“三场连通”和“三产融合”的海岸带保护和持续利用新模式。二是浅海海洋牧场+离岸深水智慧渔场。建设近海区域现代化海洋牧场,积极发展离岸深水智慧渔场新模式,以大型养殖工船为基站,布局离岸深水网箱设施,构建离岸深水工业化养殖模式,发展安全、高效渔船装备,建立渔业物流大通道,形成海洋牧场与“养捕”一体化渔业新模式。
(辛华供稿 甄瑞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