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枞阳县:水产养殖政策性保险“四两”拨“千斤”

  一、渔业资源现状

  安徽省枞阳县位于安徽中南部,长江中下游北岸,沿长江岸线长50公里。县内水域资源最为典型的特征是河、湖、水库、连片池塘密布,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丰富,各种类型水面50万亩,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渔业基础设施配套,水质清新无污染,盛产鱼虾、蟹等水生经济动植物。2018年,水产品总产量6.15万吨,渔业产值12.9亿元,渔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30%。枞阳是安徽省水产大县,连续多年被评为安徽省实施渔业致富工程先进县和水产跨越工程先进县。

  二、水产养殖政策性保险基本情况

  2014年,枞阳县被安徽省列入首批水产养殖政策性保险试点县。在政府的支持下,国元保险枞阳支公司成为经办全县水产养殖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保险标的为淡水池塘养殖的经济鱼,保险补贴为市县承担75%,投保养殖户承担25%。当年共开出养殖保险单8份,承保面积1.6万亩,总保险费138.93万元,为承保养殖单位(户)提供了1579.27万元的风险保障。2015年,养殖保险开出保单5份,承保面积为5000亩,为养殖单位(户)提供1450万元的养殖风险保障。2016年,水产养殖保险投保面积为4729亩,自缴保费26.8万元,财政配套80.4万元,最高可提供1321万元的风险保障。2017年,又开展特种水产品小龙虾(包括稻田综合种养)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随着政策不断完善,保险公司如约兑现赔偿,养殖单位(户)投保持续热情高涨。

  三、主要做法和重大理赔事件

  五年来,枞阳县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采取养殖保险与政策性相结合方式,利用财税政策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稳步推动水产养殖保险事业。国元保险枞阳支公司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开办金融知识讲堂、典型案件分析讲解、走进养殖区开展现场服务等活动载体,增强养殖单位(户)的风险防范意识,逐步建立并形成金融业服务渔业长效机制。县水产局引导提高养殖单位(户)的财务管理水平,规范水产养殖日志记录,宣传保险政策,在辖区内养殖单位(户)受灾时,简化程序迅速查勘。特别在2016年,枞阳县在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赔付、灾后再生产指导工作,加强水产养殖政策性保险的资金筹措和监督管理,并对所有的赔付案件进行公示和举报制度。在县水产局的联系协调下,国元保险枞阳支公司特事特办,启动绿色理赔,严格履行财务审批手续和报帐制度,切实做到规范核实、科学定损、高效理赔,提高水产养殖(户)的最终效益。

  理赔一:枞阳县家华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是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水域滩涂面积97.503公顷。2016年,持续的强降雨天气,导致与圩内一堤之隔的江水猛涨,75日,圩堤因漫堤而溃破,养殖鱼塘及农田等基础设施毁于一旦,直接经济损失960万元。万幸的是,公司法定代表人章家华前期投了 2.084万元水产养殖保险。灾情发生后,国元保险枞阳支公司、县水产局立即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实地查勘,在确认受灾情况属实,属保险责任范围后,根据灾情计算,支付赔款 22.113万元。在开展自产自救中,公司又通过争取农业建设项目资金和自筹资金,才得以有序抢修水毁的圩堤决口,加固5.5公里长的堤埂,整修、恢复水毁的农电线路、水利设施和机耕道路,并先后投放240万只龙虾幼苗,建成300亩稻田综合种养试点示范基地。经过年末初春的灾后重建,渔业生产又呈现恢复增长的好态势。20176月,业主再次投保了水产保险,他认为赔付的钱帮助了公司资金周转,缓冲了经济的压力。

  理赔二:枞阳县荣达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水产养殖、农作物种植和花卉苗木种植的经营组织,其中水域滩涂面积66.679公顷。2016 4月,合作社负责人李承荣投保水产养殖政策性保险1000亩,自缴保费8万元。71日圩口开始漫破,200多公顷早稻圩田漫淹,精养池塘浸没,水产品大量外逸,渔业设施设备损毁。相关灾害发生后,县水产局根据上报的灾情面积,及时赴现场了解暴雨溃塘的损失。灾情稳定后,又会同国元保险枞阳支公司进行调查核实、现场走访、查勘,实行预支付机制,待理赔资料收集齐全后立即全额赔付到户,合计赔付40.1184万元,这也是迄今为止枞阳县最大的一笔政策性水产养殖险赔付。合作社负责人李承荣获赔后,在洪水淹没的稻田里投放龙虾虾苗,洪水消退后,又及时加固或加设拦鱼设施,防止水产品再次逃逸,补放大规格鱼种,扩大黄颡鱼、龙虾等名特优水产品养殖规模,渔业生产秩序得以陆续恢复。20174月,业主再次投保8万元,他希望所承包的池塘平平安安。2019年将继续参保。

  四、经验与启示

  从上述实践分析,政府、保险公司的雪中送炭之举弥补了养殖单位(户)的损失,保险业的介入对于渔业来说无疑是大利好。可以说,渔业生产面临自然灾害,水产养殖保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金融手段,最为明显的是养殖单位(户)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同时,也促进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在大灾之年,政策性保险赔付发挥渔业保险的稳定器”作用,放大了财政投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得到投保人的广泛认可,社会效益显著。如在理赔一中,2016年业主投保1462.5亩水面,每亩只交了14.25元的保费,最终平均每亩赔付达151.2元,极大地释放政策红利,增强渔业再生产发展后劲。因此,实施水产养殖政策性保险,利用政府扶持政策对水产养殖保险业发展的导向作用,维护养殖单位(户)切身利益,能够有效地促进渔业经济持续发展、渔区和谐稳定和金融业良性循环。

  (刘章供稿 甄瑞编辑)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