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青年志愿宣讲团支持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打造“爱国爱农”主题德育课堂

  金秋9月,喜迎第8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受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邀请,在丰收节前后,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青年志愿宣讲团连续3周“承包”了该校五年级450名学生的“周五德育课堂”,分别于9月12日、19日、26日采取“一人进一班”模式开展3场主题宣讲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系列宣讲紧扣农耕文明传承与现代农业发展主题,契合学校当前“学抗战精神、学英烈故事”德育背景,校院6位青年教师发挥专业优势,分别带来三门新课与三门优化老课,内容涵盖传统农艺、智慧农业、粮食安全、农业生态等多个维度。康晨远老师《传承优秀农耕文化》、李雪老师《“数”说三农》、林宇森老师《走近李大钊》三门新课结构清晰、素材新颖,受到学生欢迎;张欣哲《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樊赫《名画中的农耕文明》、刘慧《我们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黑土地》三门老课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案例和互动环节,课堂反响热烈。

  宣讲过程中,校院青年教师以生动语言、丰富影像和贴近生活的实例,将“三农”知识融入趣味讲解。课堂互动环节气氛活跃,小同学们争相提问,老师们一一耐心解答,并通过分组抢答、画中读农事等游戏,寓教于乐让孩子们获得更深刻的体会。许多学生认真记录并踊跃发言:“原来一碗米饭背后有这么多辛苦!我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学生们对比普通土壤与黑土的标本,惊叹于其肥力差异,纷纷承诺“我们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黑土地”。在看到无人机播种、智能灌溉等“智慧农业”场景时,现场惊叹连连,一名学生兴奋地说:“长大了我也想用科技种地!”

  活动结束后,校领导为宣讲人员颁发了“少先队校外辅导员”聘书,充分肯定我校宣讲课程的内容设计和教育实效,点赞课程“内容精细、讲解生动”“爱国爱农、教育深刻”。同时,校领导还从小学生的听课学习特点切入,指导如何优化教案。

  本次活动是自去年9月双方首次合作以来的又一次深入探索,不仅为长效机制注入活力,也实现了“新课推介”与“老课优化”的双重目标。大家反映“很有收获,很有成就感”。

  今后,宣讲团将继续肩负扎根“三农”、传播“三农”、振兴“三农”的光荣使命,持续发挥学院的宣传阵地作用,辐射更多学校、社区、单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应有的青年力量。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