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文旅融合发展专题培训班成功举办

  2025年6月23日至27日,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主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文旅融合发展专题培训班在贵州凯里成功举办,来自各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村级干部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等,共30余人参培训,在政策解读与实践碰撞中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政策“划重点”,讲座“破痛点”。专题讲座环节,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特色产业处专家系统梳理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政策和发展趋势,启发学员“找准路子,突出特色”;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专家进一步聚焦“乡村旅游新业态”,解析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国农民研修学院专家指导学员进行农文旅项目规划设计,突破“钱、地、人”等瓶颈问题;一诺千金科技有限公司专家手把手教学员打造农文旅品牌IP和运营新媒体矩阵。

  案例“开脑洞”,现场“学门道”。案例教学环节,黎平侗品源传统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带着学员“云逛”侗寨,感受“非遗课堂”;安顺学院旅游学院专家带学员剖析贵州本地山地农文旅融合的生态价值转化与创新实践路径。培训班还带领学员走进“化石村庄”剑河县屯州村和三产融合发展华润希望小镇,与现场教学点负责人现场交流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培训气氛在沉浸式现场教学中走向高潮。

  研讨“找路子”,实践“出特色”。实践中如何做好农文旅融合发展?在结构化研讨环节,学员们分小组展开“头脑风暴”有人提出“配套设施建设是留住游客的基础”,有人建议“多主体要抱团发展打造农文旅‘爆品’”,有人强调一定要多开发民族特色产品”。大家结合自身经历提出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方案,既有各地本土特色又有碰撞产生的创新思路,把“金点子”变成“金钥匙”。

  五天的培训,学员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套可操作的“农文旅融合指南”。剑河县敏洞乡高坵村姜程耀表示:“我家乡‘非遗’锡绣,有漂亮的梯田,早晨八九点可以看到仙境般的云海本次培训让我看到了我们村发展农文旅融合的不足,也找到了方向。下一步要整合本地丰富的农文旅资源,设计更丰富的旅游体验项目。”宁晋县源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世君表示:“这次培训是一次非常好的交流平台,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把我们当地农文旅的经验分享给学员,也发现贵州的民族文化资源太丰富了、太有吸引力了。这次培训后,我希望可以把贵州的民族文化产品带回河北,我们共同合作把民族文化宣传推广出去。”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