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乡建人才,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2022年乡村建设培训班(第五期)成功举办

  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体现了党对乡村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充分反映了亿万农民对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院于11月11日至15日在云南大理成功举办2022年乡村建设培训班(第五期),来自黑龙江、安徽、江西、浙江、江苏、云南等省份学员参加培训。

  顶层政策与基层经验“双互动”。科学是将领,实践是士兵。基层探索和顶层设计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从实践中总结提炼科学方法和经验,反过来用于指导实践的过程。乡村建设事业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唯有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良性互动,乡村建设才能搞好、搞活。本次培训将政策解读与实践经验有机结合,着重解决学员在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部发展规划司乡村振兴处杨恺处长对《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和推进要求进行详细解读,让学员加深了对“183”行动的理解,认识到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推进方向。楚雄彝族自治州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局局长代淳志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委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纯依次分享两州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卫生户厕改造、垃圾污水处理、智慧乡村治理等具体工作,与学员频频互动,课堂氛围激烈而融洽,两州生动的工作经验和灵活务实的工作态度也赢得学员的阵阵掌声。

  理论教学与案例实践“双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理论与实践的高效结合,培训的效果才能达到最佳。培训班精心设计政策法规、村庄规划、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针对性强的理论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将教研团队精心开发的案例教学课程《重庆北碚乡村建设的经验与启示》搬上课堂。通过重温卢作孚在北碚推进乡村建设的历史,学院陈瑜研究员引导学员分组开展研讨交流,借古思今,启发当下乡村建设工作的思路。学员们深受启发,积极参与,发言踊跃,各种地方实践经验和思想得到充分交流和碰撞,也为教研团队进一步改进完善课程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实现了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同时,培训班组织学员赴大理镇五里桥村、湾桥镇古生村科技小院、乡愁小院考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分类、民族团结调节等乡村建设的成效经验,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学习通过倡导垃圾分类处理、创建循环发酵小屋、推行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助推乡村环境治理的典型做法;赴双廊镇学习“网红+民宿”“房屋租金+入股分红”等民宿发展经验。学员带着问题,边走边学,收获颇丰。

  班级统筹与小组建设“双管理”。疫情当下,培训班采取班级统筹和小组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在班级统筹上,由班主任统一调度学员的住宿、用餐与集体外出考察活动,全程封闭式管理,对学员提出了更高的纪律要求和管理要求。在小组建设上,班级学员分为四组,设置小组长,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研讨交流,分享各自成果经验,在现场教学环节也以小组为单位,带着问题去学习,同时以小组为单位清点人数,保证不漏一人。通过班组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学员彼此间的熟识度、认同度进一步加深。培训搭建的交流平台得到学员普遍认可。

  磨难方显勇毅,艰难始得玉成。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克服疫情反复、水土不服等种种困难,坚持学习、认真交流,圆满完成培训任务。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内容丰富、师资权威、形式多样、交流充分、管理有序,不虚此行。乡村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要进一步思考和总结,指导工作实践,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度学院还将在福建宁德举办最后一期乡村建设培训,欢迎有需要的学员积极报名参与。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